
大豆贪青晚熟原因与解决措施
- 分类:其他作物
- 发布时间:2021-07-27
大豆是一种常见油料作物,在华北地区有较大规模种植,大豆正常生育期需要五个月左右,大约在9月份收获。在我国中原地区为了倒茬种植,很多农户尝试种植早熟大豆品种,整个生育期只有100-110天。
按照早熟大豆品种的生育特性,7月已经是成熟期了,但是为什么早熟大豆到了节令,却出现贪青晚熟现象?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?又有哪些人为干预措施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呢?
一、什么是大豆贪青晚熟现象
大豆贪青晚熟是指到了正常成熟时期,大豆植株的茎叶、豆荚仍然保持青绿色,有的植株能正常结荚鼓粒,有的植株结荚鼓粒但籽粒不饱满,有的植株有荚无粒甚至无荚无粒,造成大豆整个生育期推迟,不能正常结实成熟、收获。大豆贪青晚熟对产量与品质威胁很大,轻者减产,重则全部绝收。虽然已经是成熟期了,但大豆仍然表现出旺盛生长状态,没有成熟迹象,这就是大豆贪青晚熟现象。
二、大豆贪青晚熟的原因分析
1、引种不当
不同大豆品种,有不同的适种区域。长江流域的大豆品种,在北方黄河流域就不能正常生长。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早收,就盲目引种,自然容易导致贪青晚熟,影响大豆产量,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
2、土壤过于肥沃
大豆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都需要大量氮、磷、钾及其他营养元素。但大豆属于根瘤菌作物,大部分氮元素都可以由根瘤菌供应,一般不需要过多施入氮肥,如果土壤过于肥沃,含氮量超过0.15%,不但会抑制根瘤菌形成,还容易造成营养生长、生殖生长不协调,延长花荚形成时间,使整个生长期延后。
3、气候反常,也容易引起大豆贪青晚熟
在大豆开花期,植株不耐高温,适宜温度为20-25度,气温偏高且持续时间长,就会影响到了大豆正常开花授粉,容易造成大豆青棵不实。另外,降雨天气相对较多,容易使大豆成熟期向后延迟,造成大豆贪青晚熟。
4、短日照条件不足
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,要求连续黑暗时间较长,只有在出苗两周内,每天保证8-9个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,才能正常开花结实。如果短光照条件不能满足敏感期需求,植株就会高大繁茂,延迟开花成熟,甚至不能开花结荚。提醒一点,大豆在第1复叶出现到4叶这一阶段,对日照反应极为敏感。
5、激素、除草剂使用不当
很多农户为了提高产量,会随意喷施激素、营养剂以及除草剂,导致超量使用,结果不但没增产,反而会使大豆正常生长停止,等到药害过后,才能恢复生长。在日常管理上,我们提倡苗期手工间苗、封顶后及时打顶。
6、病虫危害
在大豆苗期,病虫危害会加重大豆青棵不实,比如蚜虫可以传播病毒病,如果大豆幼苗感染病毒病,易造成全株大豆贪青不实;当豆荚螟危害严重时,会使得大豆成荚较少,多余营养转向植株营养生长,造成后期贪青晚熟。
三、防止大豆贪青晚熟的干预措施
1、选用适合当地的大豆品种
选种时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且表现良好的大豆品种,切不可盲目引种。如果需要倒茬引种,应该咨询农技人员的指导,做到科学引种。
2、科学施肥
在大豆生长期,我们要看苗施肥,追氮肥量不能过多。
3、适时早播,合理密植
根据大豆品种特性,确定适宜种植密度,同时遵循肥地宜稀、薄地宜密的原则;晚熟品种宜稀,早熟品种宜密,创造合理群体结构。
4、科学防治病虫害
做好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工作,同时在药液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高效植物生长剂,比如磷酸二氢钾等,能够使感病大豆植株很快恢复正常生长,同时预防病虫害。
5、合理灌溉,及时防旱排涝
在大豆幼苗期,也就是出苗后的两周以内,土壤稍稍干旱,能促进植株根系下扎,防止后期倒伏,起到蹲苗作用,除非天气过于干旱,一般不必浇水。到了大豆分枝期,遇旱浇水,可以显著增加植株高度,促进花芽分化;在大豆花荚期,如果遇干旱就要及时浇水,以满足大豆鼓粒期对水分的需求,切忌过于迟浇。